暖哥岩后村
禾 源
【她如同是明星身上胎记,她有坚强不屈的骨格,她身在高山却阳光熙和温暖一片。她,就是岩后村。】
仙耙溪、白洋溪两股清流在五老峰前相聚,带着一路染来了草绿花香,喋喋不休把山情水性说开。东山的那棵树王又枯一枝,西涧的田鸡成队搬家,她们说正史,更喜欢志怪,从盘古开天辟地说到当下人脚气,事无巨细,无所不谈。五老峰看着这清粼粼的溪水,像欣赏自己膝下娇小,凭任她淘气与风情。
山俊水灵峰当老,当老之峰就是五老峰,他手牵白水洋,背负岩后村相依相伴一路风尘。多少年来多少代,这人前人后的区别,水感叹,山藏喜。这方人重男轻女是山情水性教出来的,或者直接说就是其孕育而生。一个村庄依山面田,比起一条溪水重得多,可五老峰背村牵水,心甘情愿地负重而行。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哪里值得背负而走呢?可如今再看白水洋与岩后村,会让人想起一首诗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虽说这诗句用在这里不是太恰当,但想起了,也就写下。如今白水洋冠以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5A级景区。而岩后村呢?虽然也享有老区基点村之称号,可她们并在一起,山上的岩后村,却默默无闻,就像一个村里的敦厚大哥,坚守家中。山下的白水洋成了出阁闺秀,嫁入豪门,而哥依然挥锄啃地,还得托妹妹福,偶尔被人记起、提起。仿佛是一块深深隐藏的明星胎记。
山是脊梁,石是硬骨,岩后村以岩当架,以土为床,绿树翠竹为被,敦厚的岩后村,虽然土里土气,但确实洋溢着阳刚之美。村庄的张氏家族在此肇基兴业,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村庄始建于清时,虽说根基并不太深,可岩骨峻毅,不屈不挠。一捆柴薪,一罐油盐,都得历经千级石阶的攀援而来。虽说没有蜀道之难的险境,但绝不失攀登的劳累。若是筋不柔韧,骨骼缺钙,定是筋断而骨软,长长的山岭会有许多的哀怨和叹息。可暖哥岩后,用双脚踩得石阶坎坎有声,把每一个日子踩得严严实实,把乡村的五味生活扛回村子,让一家家炊烟飘荡在高高的五老峰后。
敦厚的暖哥,站在高山之上,视野辽阔,一眼越千重,不管何处云蒸雾起,他都能一览无余。如是之境,山外的政治风云也自然吞吐在胸。暖哥在追求民主和平革命浪潮里,站潮头,迎风浪,以铮铮铁骨承受着一场场血洗。一个小小的山村,居然有烈士十六名,五老三十二名,遥想当年,暖哥兄弟个个赤胆忠心。也正因为暖哥扛着历史赋予的责任,他承受了所有村庄不可能担当得起的灾难。三次被当局烧杀掠抢,赶尽杀绝,就连鸡狗也在“清剿”屠刀下成了牺牲品。但硬骨头的暖哥岩后人,杀不尽,斩不绝,就如村边翠竹一样,“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村里人讲述这段历史时,无不骄傲自己的先辈。为了保护那些红军将士,他们四处设哨,男女皆上,就是村边纺丝织麻的也都是经验丰富的哨兵,不经意的趋鸡赶鸭都传递着的烽火。这就是岩后人,有骨头的岩后人。
抚今思昔,看残墙断壁,便是壮烈的碑坊,有几分的缅怀之心,就有几分的崇敬,谁敢忘记曾经那火红的岁月。
一位省直机关在这里挂职的干部说:“这是一块暖地,一个温暖的小巢。”我喜欢这个说法。他是岩后代代人的暖巢,是当年叶飞率部红军的暖巢,是走进这里人的温馨暖巢。我顶着春天和煦的阳光确实感觉到温暖,揣测着这位挂职干部是不是因为这阳光晒出的灵感。我想,一次的邂逅只是表象的感觉,再次的相遇才略有感知,只有多次亲密的接触方知她的品性,这位挂职干部到底与她有过多少次的磨鬓擦腮,才有这样的体会。是一个春的拥抱,还是一个夏天的畅叙?村里的人说,一年四季都有他的身影,他是这里没户口的村民。一个包村的干部说他来这里不下十九次。那条一千九百多级的石阶他攀爬了次数相当居住在这里普通村民五年攀爬的次数。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以上知风俗,知寒知暖的他,难怪会把这里当作一个暖巢。
我看岩后四周山情,找到了温暖情缘。五老峰这生机无限的不老峰,双手背向,把小村捧举,紧紧依偎在背上,冬暖夏凉的地气不断传输给小村,这能不暖吗?双手一捧拱,像一个巨大的盆,一天天盛着满盆的阳光,这能不暖吗?村四周有老树挡风翠竹围屏,这能不暖吗?村中一片田野春播夏绿秋金黄,旺气十足,这能不暖吗?村尾虽有一个大门,仿佛寒气可袭,但一座长廊据守,廊下且有三叠瀑布跌水如咏,这能不暖吗?田野里还有几块补天遗石,时时传达着远古的天地情怀,这能不暖吗?这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暖盆。
暖,暖在这片天,暖在这片地,暖在这里的晨炊与暮饮,几道土菜,自家小酿,灯下小酌,有着透心透脚的温暖。暖在这里的人,来的都是客,家家不设防,一声热情的招呼,一碗蛋茶,会让你觉得是回到多年未归的故土。得这份温暖不仅想起“暖风熏得游人醉”的诗句,还大胆附上“直把岩后当归巢”。
岩后,明星身上的胎记,俊秀白水洋的敦厚哥哥,他是五老峰捧背在背上的阳光之子,他有着坚贞不屈的傲骨,有着温暖四季的情怀。岩后,多少人期待着您这暖哥一抱。
2016、3、15日于听月轩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