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脱贫攻坚这一伟大社会实践主题,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川作家章泥的长篇小说《迎风山上的告别》,就是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的优秀代表。
这部作品取材于四川凉山、达州等地区,通过儿童的眼睛和心灵,把小主人翁自身经历的今非昔比的变迁置之于精准扶贫这一个对当代中国社会有着深刻影响的大背景之中,既聚焦众多贫困户在国家、省、县、乡、村各方面积极外力作用下的改观,又注目贫困户乡亲与乡亲之间的相互帮扶,特别刻画了残障弱势群体的自身努力和心路历程。其中既有对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客观呈现、理性思考,又有对梦想的诗意抚慰和对希望的温暖传递。
章泥曾在大凉山从事基础教育工作,长期关注贫困地区青少年的成长,对“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有深刻的体悟和独到的思考。
201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年·四川省脱贫攻坚文学作品研讨会”上,吉狄马加、梁鸿鹰、王山、施战军等作家、文学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迎风山上的告别》进行了深入研讨,并给予高度肯定。章泥被受称赞的是,她在这部作品中,把扶贫与文学的艺术表达结合得很到位。而且这部作品还不是一般地写扶贫,而是把目标对准贫困人口里的残疾群体,实际上把扶贫与助残有机地结合起来。她写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因病因残致贫的老百姓,如何摆脱长久以来的穷困现状,走向生活的自理与人格的自立。
章泥是怎么写出这么一部作品的?6 月6 日(星期六)19:30,封面开讲了|云讲座第⑧期迎来一场主题为“脱贫攻坚中残障少年群体的成长之路”的爱读I DO周末阅读分享会。章泥携带《迎风山上的告别》,通过封面新闻客户端直播平台,在空中,向大家讲述脱贫攻坚中残障少年群体的成长之路,分享了自己如何用文学书写“脱贫”的心得体会。
章泥首先以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白居易《卖炭翁》为例,梳理分享了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跟“贫困”相关的经典作品,提到中国当下的“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给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接着她细致讲述了自己在《迎风山上的告别》中所塑造的多个人物的命运轨迹,以及他们如何物质脱贫、精神脱贫的历程。”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