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大师开释人生(全文在线阅读) > 第十三章第2节时间如水,悄然流逝于指缝间
第十三章第2节时间如水,悄然流逝于指缝间
世界上唯有年龄是无情之物,对任何人——上自帝王,下至掏茅坑的,都不宽恕。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的这篇《匆匆》引发了无数人的感慨,确实,时间总是匆匆而过,我们根本来不及看清楚它的样子,它便已经消失不见了。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这样一个又一个接连溜走的时间单位所组成,它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高兴而延长一秒钟,也不会因为你厌恶而缩短一分钟,正如柏杨先生所说:“世界上唯有年龄是无情之物,对任何人——上自帝王,下至掏茅坑的,都不宽恕。”
基于此,自古以来,太多的人发出了时光易逝的感叹,从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的“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到陶渊明的“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再到朱自清的《匆匆》,无一不是对逝去时间的叹息。但人们并非只是一味地叹息,眼看时间流逝,而是在发出珍惜时间的呐喊之后,开始身体力行地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著名的《兴趣》杂志对人一生在时间的支配上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是这样的:站着,30年;睡觉,23年;坐着,17年;走着,16年;跑着,1年零75天;吃饭,7年;看电视,6年;闲聊,5年零258天;开车,5年;生气,4年;做饭,3年零195天;穿衣,1年零166天;排队,1年零135天;过节,1年零75天;喝酒,2年;如厕,195天;刷牙,92天;哭,50天;说“你好”,8天;看时间,3天。
英国广播公司也曾委托人体研究专家对人的一生进行了“量化”分析,有些数字可以作为上面推算的补充:沐浴,2年;等候入睡,18周;打电话,2年半;等人回电话,14周;无所事事,2年半。以上推算和量化分析并不全面,而且有些数字也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信性,但为我们大致列出了一个生命的账单。
面对这份“生命账单”,不禁有一种触目惊心之感。这份账单上的时间开支,有一些是非花销不可的,但有的却完全可以节省。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可以省掉的部分尽量地压缩与减少,把更多的时间用到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
身陷囹圄的人,总是会花很多的时间为自己不幸的命运感慨,而过了十年牢狱生活的柏杨先生,却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折磨之后,“还发明了一项守则:铁窗外面的事不去想!把整个监狱岁月投入写作,完成了三部史书:《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以及《中国人史纲》。”出狱之后,柏杨先生的眼睛面临着全盲的危险,但他仍然未曾彻底放弃读书与写作。他不愿自己的人生在无聊中度过,也不忍看时间从自己的指缝间溜走,因而他谨记着“一寸光阴不可轻”的教诲,固执地珍惜点点滴滴的时间。
如柏杨一般,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他们都还很会挤时间。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很会挤时间写文章,他说:“余(我)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文学家鲁迅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挤时间,拼命地工作。鲁迅先生写了杂文135万字,小说散文35万字,古典文学研究80万字,翻译310万字,书信90万字,日记80万字,散失的文章还不算,鲁迅先生给我们留下了700多万字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有人说鲁迅先生是天才,鲁迅先生讲: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他还说:“时间就像海绵中的水一样,要是你愿挤,总是有的。”是的,鲁迅先生从来没有浪费过时间。他晚年身体有病,可还在翻译《死魂灵》一书。病逝前三天,他还在翻译苏联小说,生命垂危时还坚持写日记。
时间就如同奔腾向东的流水一般,无论花多大的力气,它都会一如既往地消失于世人的指缝之间,永远也无法再回到过去的样子。我们的生命就像时钟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滴滴答答地走着,甚至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我讨厌听我的心脏的跳动,这是一个无情的提示,它提醒着我生命的分分秒秒都被点数着。”所以,即使是很少的时间,也不应在闲聊中浪费掉。如果想要得到更多的时间,就应学会珍惜短暂的时间。越是大事,越要活用短暂的时间而做成;越是大的困难,越要利用好短暂的时间而得以克服。唯此,才能将短暂且有限的生命,尽可能地延长。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