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得住,不眼红,不急躁(4)

    1996年的中国空调争夺战落下了帷幕,其博弈的激烈可以用“刀光剑影”来形容,但这一切不过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潜藏于水面下的,是中国整个家电业无序竞争的体制以及还未成熟的市场机制。正当公司上下为格力渡过难关而舒一口气时,董明珠却开始了新一轮的总结,思考着市场更深层的一些东西。此一役,董明珠发现现在公司的整个团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不能达到齐心协力的要求,业务员普遍地还不足以抵挡一面。因此,董明珠心里一直都在提醒自己,整肃营销队伍已经刻不容缓。    1994年底,她接手格力电器时,实际年销售额才4个亿左右,但至2012年,格力已经实现1000亿的销售额,在世界上连续8年销量排在第一。如果说坚持是销售员从事销售的不竭动力的话,那么企图心就是拉高销售员格局的杠杆。因为企图心,董明珠干着基层销售员的活,却想着总经理想的事。1992年秋天,她与当时的格力电器总经理朱江洪的一席话,让她被委以重任。正因为有企图心,即使是睡觉、打盹时也在想着各种营销绝招,许多营销绝招就这样诞生的。随着把格力带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她的职务也从基层销售员,一步步迈向经营部部长、营销副总、总裁、董事长。    4.坚持按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就会成功    “我有一个梦想,打造一个百年的企业,让世界尊重中国制造业。”因为这一梦想,董明珠被提名为“2015中国梦想人物”候选人。因为这一梦想,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带领格力开始了年销售2000亿目标的冲刺。年过60岁的董明珠依旧行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倡导核心技术和实业才是中国企业的真正未来。    董明珠认为,“百年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引领企业成长为“百年企业”的人,而不是技术员。她接手格力电器后只做了两件事,一是人才,二是文化。格力电器启动的每一项新制度、新考核都围着人才和创新打转。“技术革命需要很好的创新型文化作支撑。转型升级首先应是思想的转型,企业文化的升级。”董明珠说,用管理来形成文化,用文化来涵养人才,用人才来创造技术,百年老店并不是昙花一现的成功,需要很强的技术沉淀。    自从2000年对一个大单上“一台主机连接几十个房间户式空调”的技术束手无策继而求助日本某公司被拒后,董明珠就非常强调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在技术研发上格力从来不设门槛,需要多少就投入多少”,仅最近三年,格力电器拥有技术专利2000多项,平均每周有12项新技术问世,是中国空调行业中拥有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也是中国空调行业唯一掌握核心技术、不受制于国外技术的家电企业,这也让格力电器成为了中国空调业技术投入费用最高的企业。2010年7月,格力电器自主研发的高效离心式冷水机组、超高效定速压缩机、G10低频控制技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全球首发。经国家权威部门鉴定,三项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分别代表了中央空调、定频、变频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董明珠坦言:“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空调做好,把空调卖好。中国要崛起,要走向世界,受世界的尊重,是要我们这些企业拿出我们的产品走向世界,只有我们产品走向了世界,他们才能在使用我们中国产品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中国的力量。”《福布斯》公布“2015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从去年的第501名上升至第385名,首度进入前500名,并斩获福布斯家用电器类榜单的全球桂冠。面对这样傲人的成绩,董明珠表示:“作为专业化企业,我当然希望格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跨入全球500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企业不是只做一两年,我觉得更应该考虑如何使企业发展百年,这才是最重要的。”把技术创新融入企业的血液,使它成为滋养企业成长的养分,格力能够入围前500强,无论对于中国制造,还是民族品牌的发展,都更具深层意义,表明了中国技术完全可以立足于全球经济的巅峰。    董明珠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行业都没有天花板,但是企业有天花板,什么样的企业有天花板?就是没有创新力,没有创造力的企业。企业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自主创新。”    回顾格力的发展史,从一家默默无闻,只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两万台窗式空调生产线的小厂,到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研发、生产、销售、格力标志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空调企业。格力的每一步发展,都与技术创新密不可分。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