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按理说不是莫言,而是老舍

征文网 2020年5月28日文学快讯评论4,712 阅读12009字

2017年一次访谈节目上,文化人高晓松为我们“揭秘”了中国第一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按说不是2012年的莫言,而早在1968年老舍就已经被敲定要获得了。然而在我们的印象中,莫言才是我们本土第一枚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那么高晓松为何“破天荒”的把第一枚诺贝尔文学奖“按”在了老舍身上?

高晓松说,1968年的时候诺贝尔文学奖基本已经确定,就要颁发给中国作家老舍,然而老舍却去世了。高晓松说,那时候消息闭塞,同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相当严密,为了不走漏风声,很多诺奖的勘探专家都是低调核实提名者。新中国刚成立后,经济建设和通讯技术自然较世西方国家水平薄弱一些,更别说半个世纪前的状况。

所以老舍去世之后,国外人是无法第一时间知晓的,更不用说一项以谨慎风格,“秘密”行事的诺贝尔奖评委。高晓松说到,当诺奖的评委决定把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老舍时,接下来就是确定作家是否健在,经过多方核实发现,老舍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去世了。另外诺贝尔文学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评选一般都会在世界五大洲轮流进行,比如给了欧洲作家之后,次年会选择在澳洲,接下来会考虑美洲、亚洲、非洲等。

高晓松解说道,诺奖委员会得知老舍去世的消息,很遗憾地将诺奖颁发给了另一个亚洲作家,反正都是亚洲人嘛,于是作为备选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顺理成章”的成为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不过世界一流的作家其文学创作高度都不分上下,只是最终确定的获奖者其作品的情怀及创作天赋上稍胜其他被提名人。我们看川端康成的《雪国》,虽然较老舍的《四世同堂》不在一个评价层次,但也是世界级文学名著。

按照高晓松说的,老舍确实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只不过当时人不幸去世,未能等到1968年诺奖揭晓。这枚关于中国人的诺奖就此擦肩而过,直到将近半个世纪的2012年莫言为我们捧回了诺贝尔文学奖,才算一个“零”打破。

那么诺贝尔文学奖,除了莫言,我国作家还有其他人可以曲及吗

这个问题本来是个历史遗留,甚至无意义的话题,毕竟潮流在往前走,即便曾经的一百多年里我们没有获得诺奖,今后国人当自强,在文学创作上再上台阶,多多创作有意义有水平,高质量的文学作品,相信不止莫言一个人能获得。近代很多文坛巨匠都已经远去,希望留在了当代甚至是未来。

不仅是老舍,再往前数,能获得诺奖的何限莫言一人。比如1927年被诺奖提名的鲁迅,当年他果断拒绝了瑞典勘探家斯文赫定的邀请,不希望被提名,不过鲁迅的文学确实也不是为了获奖而写的,他的笔是为民生和国人灵魂铸就。除却鲁迅,高晓松也提到了沈从文,具体那段时间的历史,很多人都讳莫如深,但不可否定的是,沈从文被以瑞典文学院汉学家马悦然为首的诺奖评委相当看好,甚至有美国作家为沈从文专门写了传记。有资料显示,1988年,沈从文与诺奖已经很近,近到了他和诺奖的渊源可能与老舍相似。

从沈从文被诺奖关注到2012年莫言获奖,我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交际时间再一次延长。到底有多少中国作家可以“配”得上这个被誉为世界文学殿堂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经无法估计,以前总有很多读者认为中国近代文学的魅力完全不输同时期的西方文学。就连诺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德国,德国著名学者,汉学家顾彬都说,他非常喜爱中国的李白、曹雪芹,到了近现代,他最佩服的就是鲁迅。

在国外学者眼中,以鲁迅开辟的新文学影响下。中国那个时期的文学可谓群星灿烂。而作为独特的文学内涵和汉语的翻译问题及消息的闭塞,中国文学一股脑地走进西方文坛也不是一时间可以完成的。所以以这个标准评判,我国作家的能力与诺贝尔文学奖之间的差距并非如悲观者在前些年所言;泱泱大国没有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莫言获奖及老舍的成就

直到2012年莫言获奖,这个例子彻底证明了中国文学并非世界文化的边缘地,只要有恰当的解读和顺利的翻译,我国文学的璀璨光辉一直都很明耀。在莫言率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这个死局得以打开,看到希望的中国读者心里也豁然开朗,也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优秀创作者,作家刘震云看到莫言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公开说;莫言能获奖,说明国内至少有十人可以获奖。

刘震云的话更加坚定了我们文学的力量。前面高晓松说老舍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只是特殊原因,没有具体颁给他。这些历史细节都证明了我国文学的博大如同谦和的传统文化一样,自古一脉相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只是得到了西方文坛的认可,或者我们的文学观价值观和文学体现出的普世价值及世界意义完全折服了文化完全迥异的西方世界。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优秀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小坡的生日》、《骆驼祥子》、《猫城记》及话剧《茶馆》、《龙须沟》都是中国人喜闻乐见书。对于著作等身的老一辈文学创作者,即便没有实质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累累著作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来源:百家号·文史撰家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