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伤寒杂病论(全文在线阅读) >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一云络)是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苦寒,酒洗) 厚朴半斤(苦温,炙,去皮) 枳实五枚(苦寒,炙) 芒硝三合(咸寒)     右四咪,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