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的都城_经典散文_.

  曾读过马克•吐温的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一个外乡人用一袋金币试探号称最诚实、最清高的赫德莱堡镇的人心,发现所有的人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拜金主义的贪欲,赫德莱堡镇的格言在故事结尾也变成了“请让我们受诱惑”。
  被金子诱惑,热爱金子的城市在中国也有,当我伫立哈尔滨市阿城区的街头时,发现各种店铺的名字大都喜欢沾上个“金”字,比如“金海岸”、“金源”、“金城”、“金京”、“金都华府”、“金禹”、“金街”、“鑫鑫”、“鑫顺”、“鑫源”等,每条街巷都很类似,甚至街道的名字还有叫“金都”、“金城”的,难道阿城是中国的“赫德莱堡”?
  可说是,也不是。阿城的得名是因为城市东面的阿什河,原名阿勒楚喀河,魏、晋至唐代称“安车骨水”,金称“按出虎水”,“按出虎”,女真语“金子”之意,因为河名是金子,所以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公元1115年以此为都城建立的朝代就命名为“金”,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帝,凡三十八年, 史称金上京会宁府,是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模进行的建设。公元1153年,完颜亮宣布燕京(今北京)为首都,阿城才结束了城市的最辉煌时期,从此再没有成为任何朝代的首都,金世宗时成为金朝的陪都,清代为阿勒楚喀副都统衙门,相当于副省级。未改为市辖区之前,是阿城市(县级),在黑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评比中,雄居全省六十七个县(市)榜首,赢得了“龙江第一县”的殊荣。因此,阿城是座与金子有不解之源的城市。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对部下说过“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黄龙府位于今天吉林省农安县县城内,虽属于军事重镇和政治经济中心,却并不是金国的首都,会宁府(阿城)才是。《说岳全传》中说岳雷扫北,打到黄龙府,让金国君臣写降书降表,更属无稽之谈。阿城拜的“金”其实是金源文化的“金”,而不是莎士比亚笔下“金子”,“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么一点点,就足够颠倒黑白,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得高贵……有了它在元老会上,强盗可以封官获爵,受到人们的跪拜颂扬……”。但金国的命名又的确是因为“金子”的河流,所以我说,也是,也不是。
  金源文化影响不是很广泛,所以有些人不一定听说,一般来说,金源文化指的是女真人及其后继者满族等共同创造的一脉相传的民族文化,其地域范围大致在阿城,扩而言之,也可包括整个哈尔滨地区一带。金源文化总体特征是一种多元多流文化的复合体。具体表现为:古朴、粗犷、尚勇、豁达、以小搏大、 善学人长,巧用机遇、富于创造、进取意识、兼容并蓄、雅俗相扶。金源文化突出特点:一是进取性、志向远大、以小搏大、勇敢精进、不弃不舍;二是包容性、学人之长、彻底而迅速,不断提高自己,完善本民族素质。金源文化与后来的满族文化有渊源,甚至“京旗文化”也或多或少有金源文化的一些影响。北京的做为首都毕竟是从阿城迁移过去的,老北京一些人的祖先就是阿城人。金国第四个皇帝完颜亮是通过弑君得到的皇位,为了摆脱首都阿城内反对派的控制和影响,他以都城“僻在一隅,官艰于转输,民艰于赴诉”为由。于天德五年(1153年)让金章紫绶的女真贵族们离开白山黑水间的上京来到中都(即今天的北京),并将诸宗室亲族及其所属诸猛安尽数迁至中都及山东等地,以防止反乱,同时迁走的还有几代皇帝的皇陵祖坟,并放火烧毁了所有的宫殿,此举加速了女真的封建化及与汉族的融合,但阿城却从此一蹶不振,逐渐荒凉。
  金国从阿城迁都北京,此后元、明(成祖之后)、清、中华民国(前期),一直到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以北京为首都,而北京之前的首都阿城却很少有人记得了。
  今天的阿城,皇家的气象已经触摸不到了,街头矗立的,也并非雄伟的高楼大厦,仿古的商业区缺乏文化的凝重,简洁的建筑线条中少了精致和繁复,没有沾着铜锈的陈旧,没有漆着暗红的古朴。往来行走的,都是普通的一般百姓,看不出谁还有金枝玉叶样尊贵和优渥的气度。
  如完颜亮那样“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的雄心,也许随着皇帝的迁都一同迁走了,阿城人不再有如此豪放的气概,但对完颜阿骨打等祖先的怀念,却依旧存在,每两年都要举办一届的“阿城金源文化节”就是怀念的最隆重方式。然而,曾经造成了中原人引以为“靖康耻”,掳走北宋二帝,迫使赵构签下每年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的金戈铁马,已经在历史的烟云里远去,现在的阿城标志是一尊高十九点六厘米,重二点一公斤,整体造型流畅、做工精美考究的铜座龙,它为金熙宗至金世宗时期皇帝辇辂上的饰物。只有饰物,不见辇辂,更不见辇辂上的主人,由此可知,昔日的鼎盛辉煌亦难复见。虽然成为都城的希望十分渺茫,但阿城毕竟是“金子”的城市,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比喻一个人如此,比喻一个城市亦如此,希望阿城能把金字招牌做得更为轰动更为驰名,无愧于曾经的首善之区。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