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志第十一(5)

征文网 2023年6月14日原创文章评论10 阅读1634字

  右无射一部,二十七律。
  应钟:
  分焉祖微据始功成乂定静谧迟内无为而乂姑射凝晦动寂应徵未育万机万寿无疆地久天长修复迟时方制无休九野八荒亿兆安运
  右应钟一部,二十八律。
  ○审度
  《史记》曰:"夏禹以身为度,以声为律。"《礼记》曰:"丈夫布手为尺。"《周官》云:"璧羡起度。"郑司农云:"羡,长也。此璧径尺,以起度量。"《易纬通卦验》:"十马尾为一分。"《淮南子》云:"秋分而禾緌定,緌定而禾熟。律数十二而当一粟,十二粟而当一寸。"緌者,禾穗芒也。《说苑》云:"度量权衡以粟生,一粟为一分。"《孙子算术》云:"蚕所生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十毫为厘,十厘为分。"此皆起度之源,其文舛互。唯《汉志》:"度者,所以度长短也,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黍为黄钟之长。一黍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而五度审矣。"后之作者,又凭此说,以律度量衡,并因秬黍散为诸法,其率可通故也。黍有大小之差,年有丰耗之异,前代量校,每有不同,又俗传讹替,渐致增损。今略诸代尺度一十五等,并异同之说如左。
  一、周尺
  《汉志》王莽时刘歆铜斛尺。
  后汉建武铜尺。
  晋泰始十年荀勖律尺,为晋前尺。
  祖冲之所传铜尺。
  徐广、徐爰、王隐等《晋书》云:"武帝泰始九年,中书监荀勖校太乐八音,不和,始知为后汉至魏,尺长于古四分有余。勖乃部著作郎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依古尺更铸铜律吕,以调声韵。以尺量古器,与本铭尺寸无差。又汲郡盗发魏襄王冢,得古周时玉律及钟磬,与新律声韵暗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新律命之,皆应。"梁武《钟律纬》云:"祖冲之所传铜尺,其铭曰:'晋泰始十年,中书考古器,揆校今尺,长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三曰西京铜望臬,四曰金错望臬,五曰铜斛,六曰古钱,七曰建武铜尺。姑洗微强,西京望臬微弱,其余与此尺同。'(铭八十二字)。此尺者,勖新尺也。今尺者,杜夔尺也。雷次宗、何胤之二人作《钟律图》,所载荀勖校量古尺文,与此铭同。而萧吉乐谱,谓为梁朝所考七品,谬也。今以此尺为本,以校诸代尺"云。
  二、晋田父玉尺
  梁法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七厘。
  《世说》称,有田父于野地中得周时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勖试以校尺,所造金石丝竹,皆短校一米。梁武帝《钟律纬称》,主衣从上相承,有周时铜尺一枚,古玉律八枚。检主衣周尺,东昏用为章信,尺不复存。玉律一囗萧,余定七枚夹钟,有昔题刻。乃制为尺,以相参验。取细毫中黍,积次詶定,今之最为详密,长祖冲之尺校半分。以新尺制为四器,名为通。又依新尺为笛,以命古钟,按刻夷则,以笛命饮和韵,夷则定合。案此两尺长短近同。
  三、梁表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分二厘一毫有奇。
  萧吉云:"出于《司马法》。梁朝刻其度于影表,以测影。"案此即奉朝请祖恒所算造铜主影表者也。经陈灭入朝。大业中,议以合古,乃用之调律,以制钟磬等八音乐器。
  四、汉官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三分七毫。
  晋时始平掘地得古铜尺。
  萧吉《乐谱》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泠道县舜庙下得玉律,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云:"葛勖造钟律,时人并称其精密,唯陈留阮咸,讥其声高。后始平掘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以校荀勖今尺,短校四分。时人以咸为解。"此两尺长短近同。
  五、魏尺杜夔所用调律,比晋前尺一尺四分七厘。
  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云,王莽时刘歆斛尺,弱于今尺四分五厘,比魏尺,其斛深九寸五分五厘。即晋荀勖所云"杜夔尺长于今尺四分半"是也。
  六、晋后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二厘。
  萧吉云,晋氏江东所用。
  七、后魏前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寸七厘。
  八、中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寸一分一厘。
  九、后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二寸八分一厘。(即开皇官尺及后周市尺)
  后周市尺,比玉尺一尺九分三厘。
  开皇官尺,即铁尺,一尺二寸。
  此后魏初及东西分国,后周未用玉尺之前,杂用此等尺。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