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熏陶下去,新意识和新意志必将在我血液里产生出来。我会变成新时代里的可靠的人,稳稳当当,踏踏实实地不断做好工作。通过可靠的劳动得到结实的进步。也许就因为我懂得如何去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我会成为有价值的人。一反过去那样想做有价值的事,反而是无价值、无成绩的人。”1953年3月17日,林徽因在给梁思成的私信中,这样写道。
1
熟悉当时文风的人,对这段议论不会感到诧异,但考虑到作者是林徽因,是曾写出“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美文作家,则这些过分直白的句子,便显得有些突兀。
应考虑两个因素:
首先,这是私信,无需当时的标准套路来写。
其次,1945年,著名汉学家、林徽因的好友费慰梅(费正清的夫人)请美国著名胸外科专家艾娄塞尔博士给林徽因诊病,发现林的两个肺和一个肾均已感染,最多还能活5年。费慰梅说:“我没有告诉她(指林徽因),她也没问。我想她全知道。”写信时,林徽因已比医生预言“多活了”3年,明知来日无多,似无“积极”的必要。
那么,“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林徽因,是如何变成“通过可靠的劳动得到结实的进步”的林徽因的?从没读到过一本林徽因传,能回答此疑问。
翻开《风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时代》(陈新华著,中信出版集团)前,多少有些担忧:林徽因传太多了,在当当网上搜索一下,前两页便达28种。
从标题看,大多数林徽因传采取三个路线:
其一,鸡汤化:如《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时光无言自挽歌》《不慌不忙的坚强》等。
其二,标签化:如《骄傲的女神》《绝代才女》等。
其三,身份化:如《梁思成与林徽因》(至少有两本传以此为题)。
这些传记联手将林徽因变成一个景观,而非具有独立思想、多元性格、不断改变中的人。除了成为寄情对象外,绝无内涵。显然,这样的林徽因最适合大众消费。
在其中一本林徽因传的封面上,编辑写道:“林徽因——一个集美貌与智慧、感性与理性于一身的完美女子。被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三大才子同时所爱,终选择了爱她又懂她的梁思成。”
令人诧异:谈到梁思成、刘敦桢等男性建筑大师,人们会更关注他们的成就、智慧与理想,可谈到林徽因时,却津津乐道于她的美貌、爱情与社交。差别化处理的背后,是赤裸裸的性别歧视,它与歧视文化培育出的病态灵魂相激荡,便有了“绿茶鼻祖”“话题女王”等污蔑性说法。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