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微光_经典散文_.

练笔之作,问好大家,没有离开论坛。

                       尘世微光

  我来到这间隐藏在热闹繁华街市中的新书店,它躲在县城某个城市综合体的四楼上,不像其他书店明晃晃地矗立在路边,静默如谜。
  我推开门,这里显得雅致、静谧,与过去所见的书店大不相同。一盏盏小巧的黑色射灯挂在天花板的黑色支架上,投射出一片片暖黄、柔和的灯光。光所能照射到的地方,耀眼明亮。光被遮挡的地方,暗影重重,形成明暗斑驳的光影层次。书店各个角落摆放着一盆盆精致的花草,点缀着大自然绿色的气息。
  这个长方形书店除靠墙位置有书架外,在占据书店一半空间的左侧,摆着十几张一米高的书桌。有的书平躺在上面,有的书斜放在桌上一个个小书架上,但大都让书的封面大大方方地面向读者,一目了然。书丛中,还有几尊半米高、用于素描的“大卫”石膏像,以及精致的法国埃菲尔铁塔模型,让这一切颇有艺术感。
  有些书架更有意思,做成一米多高的骆驼形状,往左右两侧的木隔板放书,载书而行。有的书架做成树形,不规则的树枝向上翘起,书放在里面,一派欣欣向荣、向上生长的生机。这些譬喻足够生动,暗含某种指向。在天花板的黑色支架上,悬挂着路遥等著名作家的简约素描画像。仿书法宣纸的长卷纵向铺展在书店左侧的黑色天花板上,呈现波浪般起伏的完美弧度悬在半空中,长卷上有浓墨泼洒的书法和图像,营造飘逸的古风氛围。
  书店右侧,有一半空间密集地摆放着多个长一米六、高两米多的书架,每个书架有七、八层可供放书,直抵头顶上的射灯。博尔赫斯说:“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此刻,我确信。这些书架间空间狭小,只有一米来宽,高大的书架让人看书直需仰视。在这里面转悠,有点坐拥书城的味道,仿佛隔开另一个新世界,哪知外面商场的繁华与嘈杂。浅黄木纹理的书架,暗黄色的木地板,暖黄色的灯光,把书架上的书映得特别醒目。是的,这里的主角是书,是心灵之光,而不是其他任何物质的一切。
  令我意外的是,这里没有任何学生教辅类的书,更多的是社科、人文、历史书籍,尤其以文学类居多。这里有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但以现当代文学为主,并且还有许多当代外国作家作品。这里的书门类众多,有推理、悬疑、科幻、哲学、作家作品全集、人物传记、当代名家专柜等,我还找到一些在专业领域才能为人所知的书,这是其他书店所没有的。
  书架前方的另一半空间是书吧,摆放着十多套桌椅和沙发,供人免费看书,但这里需要消费最低15元起的饮品,不算便宜。话虽如此,我常见学生来书吧,书店管理员也不会一定要他们消费。很多学生来这不是看书,而是复习功课,拿笔做题,有的甚至戴着耳机,享受这里环境的恬静和舒适。我想起自己当学生时无处可去,跑到荒郊野外的石头上读书的场景,结果被风吹得喉咙都沙哑了。现在的学生,足够聪明,条件够好,他们找寻自己想要的学习生活。
  书吧里学生居多,但我也见过一些妙龄女子。她们经常从书架上一次性挑上好几本书,点杯饮品,坐在角落看书,仿佛身上弥漫着山野般的宁静。有的甚至带着手提电脑,照样打开电脑编辑文档,可能也在写点什么。她们年轻、端庄、娴雅,充满都市气息。或许,她们也在寻找一种理想的生活,而这里给予她们想象中的元素和可能。
  我还见过一对恋人,女子身材高挑,青春靓丽,皮肤白皙,穿着时尚,显出几分优雅;男子比女子矮小,有些黑瘦,衣服简朴,反差有些大。他们几乎每天晚上都来书店看书,彼此很少说话,只是偶尔交流几句。等到临走时,两人才开始云淡风轻地聊些什么,并不吵闹。走出书店,我看见两个人一路上心满意足地手牵着手散步回家,这份爱情让我有些好奇。这间书店,成了他们的恋爱场所,令人为之侧目。
  自从有了这间书店,有事没事,我总喜欢进去走走、看看,但并非都看书。有时,只是喜欢这种舒坦的书香氛围,置身其中,能唤醒对书的美好念想,唤醒心灵世界,而不只是现实生活。有一天晚上,忽然下起雨,我径直赶往这间书店避雨。我无法回家,只好在书吧里坐下,找了一本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陪伴。此时,书店没什么人。在我头顶上,亮着一盏鸟巢造型的灯,让底下光影朦胧,略微昏暗。透明的落地窗外,天空一片灰蒙,雨越下越大,反而觉得书吧愈加宁静。人们经常吹捧“诗和远方”,我倒觉得此刻就是,何需多远、诗意,这是我想要的。
  我并不着急,直到把《受戒》这篇短篇小说详详细细、反反复复地读个通透,进入那个充满江南水乡意境的画面,回味无穷。等我抬起头,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停,天色依旧阴着,起身兴尽好回家,不辜负一丝一毫此行的时间和精力。
  另有一次,我买了本美国作家教人写小说的《这样写出好故事》。我来到收银台,一位年轻、阳光的小伙子给我结账。
  “你是老师吗?”他突然问我。
  “不是。”
  “那你写小说吗?”
   “没有,主要写散文,看看作参考。”
  “我也喜欢写点东西,能加下你微信吗?”他望着我,露出期盼的神情。
  我为之震动,写作是否能带来什么现实改变,这点我最清楚。我一向不喜欢加陌生人微信,这次我毫不犹豫。他说,写作是他的一种美好幻想,很想写点东西,只是知识储备不够,不知怎么写。我告诉他,不一定要看很多书才能写,现在就可以开始写,留作基本素材当练习;可以写触动自己的东西,喜欢什么就写什么,也可以边看边写,借用现在书店的便利条件。他说,半年内要看100本书。我很惊讶,佩服他的读书量,我做不到。
我很奇怪,他这个年纪应该还是学生。后来,在微信上短暂交流得知,他今年才20岁,因为家里一些事休学一年,本想借此机会打工改变惨淡的家庭光景,没想到现实很骨感,以至如今四处漂泊。他不是本地人,这间书店也是外来的。我没再了解太多关于他的现实生活,这是尊重,也是底线。人世的冷暖和生活的艰难从来都很类似,我早就经历并深有体会。任何个人艰难的现实生活都是多说无益,一切只能靠自己。
  他自嘲自己就像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说这个年纪有点尴尬,有野心没实力。我说,我29岁才写作,你现在才20岁还很年轻,只要去写早晚会有收获。他说,现在心态相对好一些,不急不躁,慢慢积累。我在他身上看到困境中的不屈和冉冉升起的希望。
  我走出书店,只见书店外狭长的走廊上方,悬挂着十多个长一米多的塑料透明吊板,每个吊板上都镌刻着各种选自书籍的名句,比如《阿甘正传》: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这句话在此刻可真恰当,生活就是这样。我抬起头,走在这些文字下,仿佛穿越了时空通道,看到一个个独特的精神世界,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我忽觉这书店,有种隐喻的象征。喧嚣、繁华、苦难必然存在,但生活仍可以在艰辛平淡中染上一点色调,并露出一丝微笑,就像那个年轻的孩子。
2019-6-17晚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