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音.

  少时最怕听的声音是铁锹在石子上摩擦,有种撕心裂肺的感觉。鬼哭是的确没听到过,狼嚎听过,没有想像的可怕难听。据说四川有个和狼一起生活的人甚至教会了狼唱歌,这真不错。只是狼改变了吃人的本性了么?
  
  一些声音会让我们烦躁,如在马路上那些着急的驾驶员疯狂的喇叭声,飞机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还有就是听到有人吵架时那歇斯底里的咒骂声,都会让人有种很深的恐惧与不安的声音。
  
  我倒是喜欢乘火车时听火车与铁轨的交流的声音,也喜欢一个人时听闹钟嘀嗒嘀嗒声,我会听到一种寂静。
  
  我有时候很羡慕一些古人能从声音里感受到的静美,如王维,他的清泉石上流,他的时鸣春涧中,我们不仅能感觉到大自然的静,更能感觉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清寂之怀。王藉的那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也曾邂逅过,只是没有古人的那份诗情画意。
  
  习惯了读古人,就慢慢会喜欢倾听大地的声音。尤其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我总是很庆幸我曾在年少时听过植物生长的声音。在月色如水的暮春之夜,听山泉叮咚。那时候二舅牵着我的手从梁山听戏回来,我今天还记得那晚听得是豫剧,虽然懵懂,但会被戏里的善良感动。后来在电视里看到豫剧都会觉得特别亲切,尤其是看到常香玉的经典段子。就在前些日子我还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来听,我并不是一个戏迷,我只用那样的方式怀念我好酒的善良的爱流泪的舅舅。清明时节时总会想起他老人家,在这个阅读的黄昏我又想起了他,内心深处有我无言的感动。我怀念他温暖的手和笑眯眯的眼神,他让我感受了亲切温暖,也长久的让我懂得活着要懂得爱与慈悲
  
  想起郑板桥,想起他的“衙斋卧听潇潇雨,疑是民间疾苦声。”在两会之后的春夏,那些肉食者都该来读读郑板桥,都去听听民间疾苦声,因为“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样我们百姓的生活才会有那种“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的自在从容。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